Responsive image
国家高度重视环境治理,政府考核环境权重首次远超GDP
2017年01月13日

绿色指标考核体系,资源利用权重占29.3%,环境治理权重占16.5%,环

境质量权重占19.3%,生态保护指标权重占16.5%,增长质量权重占9.2%,绿

色生活权重占9.2%

2016年冬季以来的一场场雾霾过后,中国发展方式将迎来大变革。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月度例行宏观数据发布会上表

示,近期印发的多个涉及到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对生态环境质量等体现人民

获得感的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

这些办法强化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落实“一岗

双责”,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

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这将使得各地发展成果的考核,出现导向性的变化。

“通过这些指标设计、制度设计,引导约束地方党委政府把绿色惠民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赵

辰昕在上述发布会上说。

上述考核指标中,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权重远远低于环境等指

标,这意味着从1949年以来GDP至上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环境素的考核首次置于比GDP更重要的位置。

雾霾重压下发展导向转变

“现在居民对雾霾感受很深的情况,说明居民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北京

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赵鹏军告诉记者,中央在考核地方时更加强调了环

指标,这使得地方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不得不考虑环境因素。

根据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

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有关专

项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开展,采取评价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年度评价、五

年考核。

年度评价按照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主要评估各地区资源利用、环境治

理、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趋

势和态进展,生成各地区绿色发展指数。

目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资源环境约

性指标,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突

众的获得感。

对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其党政主要负责人,提

出限期整改要求;对生态环境损害明显、责任事件多发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

关负责人(含已经调离、提拔、退休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

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赵辰昕指出,前不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文

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之后,今年将加大力度抓好实施。

这些文件还引入了当地居民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程度的评价考核指标,

体现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上有更多获得感的取向。

同时,这些办法强化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在结果应

上,体现了奖惩并举。这样做是要通过这些努力,使得环境质量就能够越来越好。

去年入冬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比较大,给经

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甚至焦虑,舆论上也有很大的

压力。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虽然有成效,但是这个成效距离我们老百姓对青山碧

水、蓝天白云的期望,仍有不小的差距。”赵辰昕说。

新考核政策如何执行落实

中国经济增长的指挥棒发生重大变化,在对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党政领导考核

中,有关环境、能源资源的权重,远远超过了GDP。

比如根据绿色指标考核体系,资源利用权重占29.3%,环境治理权重占16.5%,

环境质量权重占19.3%,生态保护指标权重占16.5%,增长质量权重占9.2%,绿色

活权重占9.2%。其中GDP增长质量权重不到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权重的一半,占

全部考核权重不到10%。

具体而言,人均GDP增速权重仅仅占1.83%,但是单位GDP能耗权重达到2.75%;

PM2.5指标达标权重占2.75%,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权重为2.75%;

地表水劣五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等权重也为2.75%。

国家统计局原司长黄朗辉指出,这是中国发展方式的重大变化,近期雾霾加重,

社会反响较大,反映出目前环境污染加重已经影响到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社

会已经有了共识,即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这样的增长没有任

何意义。

“新的考核体系说明,未来各地要更多地确保环境质量改善,实现综合发展,

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黄朗辉说。

黄朗辉近期参加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16年各地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其中环境

权重设置比较高。他认为,明年适应中央考核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权重,

降低经济增长的权重。

如果按照现在的绿色指标考核体系以及生态文明考核办法,可能每年以及5年后

批的省市自治区未必能完成指标。比如能源总量指标可能会被突破,很多省的考核

打分严重靠后,相关的党政领导可能要被问责。有专家指出,这就涉及到最后的政策

执行落实问题。

©  四川恒升天洁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